我在YouTube的历史老师们——分享几个优秀的历史类YouTubers

Youtube上制作历史类视频的优秀的博有千千万。以下的五位Youtuber及他们的频道,是我相对观看频率比较高。如果你喜欢历史,喜欢英语,喜欢通过英语了解历史,喜欢通过了解历史学习英语,可以考虑看一看他们制作的视频。 History with Cy 他的视频就是我的古代史教科书。Cy凭着自己对历史的热爱,能把视频的内容做到如此的精度和广度,我真的是佩服的五体投地。频道里的古埃及,古希腊,美索不达米亚和地中海系列我反复观看了许多遍。 目前订阅数:159K Odyssey – Ancient History Documentaries 油管上目前我最喜欢的几个历史纪录片频道之一,每个视频的质量都非常之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位女性领衔的那几部纪录片: 埃及学家Joann Fletcher讲述的不朽的埃及,古典学家Mary Beard介绍的古罗马,以及史学家Bettany Hughes眼中的古希腊。这三人是她们各自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且给我一种非常approachable的感觉,浑身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目前订阅数: 517K Overly Sarcastic Productions 这是目前唯一一个我明显感觉语速很快的频道,看他们的视频时我没法一心二用,嗑瓜子都不行,不然就会跟不上视频内容。 频道内容以历史和神话为主,想当年我学古代神话的时候,就是在上课前先看一遍和课程相关的视频,然后再读指定的reading,之后再听老师讲课才能基本听懂。 需要特别提一下的是,这个频道制作了一个很有趣的十集《西游记》短视频。如果你身边有对《西游记》感兴趣的外国友人,可以考虑介绍他们看这个频道的“The Journey To The West” 系列视频,相信他们会喜欢上唐僧Tripitaka, 孙悟空Sun Wukong,猪八戒Pigzy 和沙僧Sandy的。 目前订阅人数:2.09M Smart History Smart History的油管频道以及它的网站,都是非常非常优质的学习历史以及艺术史的信息来源。我觉得它可以称为艺术史Art History的小型维基百科。频道的playlist贴心的根据不同时代把相关绘画雕塑建筑视频归类。Smart History的创建人对艺术史的贡献功德无量。…

我也是没想到从一本讲定投的书里学到了提高英语水平简单粗暴的方法 – 《让时间陪你慢慢变富》

李笑来 定投 让时间陪你慢慢变富

翻开这本书纯属偶然。之前读过作者李笑来的那本《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次是想看看这位传说中的币圈大佬,对投资理财有什么见解,是怎么让时间陪我慢慢变富。 对书里的其他内容我都没啥印象了,但他谈到学英语的方法我倒是记得很清楚,并从上周开始实践,目前感觉良好,且自信心有所提高。 李笑来这位原新东方英语老师,是这样建议提高英语水平的。他说: ”当年在教英语的时候,我就发现,折腾那么多干吗啊?每天早上朗读一小时,比啥都强。英语学得不好,很简单啊,说少了。没有啥别的原因了。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我每次这么说的时候总是得不到认同。大抵上是因为很多人认为自己遇到了这么多困难,怎么可能你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呢?他们并不知道自己遇到的那么多困难那么多坑其实完全就是自己挖的。所以,他们四处花钱报班,寻找各种奇怪的所谓方法捷径,到最后,最多只不过是求得了一时的心安,而后依然在坑里继续被自己折磨。“ 至于如何提高英语写作,他认为: “我教写作的时候也发现同样的问题。最重要的事情人们坚决不干:提高有效阅读量。这道理很简单啊,没有输入哪儿来的输出啊!我从来没见过,也无法想象一个阅读量很小的人会写出让很多人读起来津津有味的内容。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观察和猜想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也是这么说的呢——《莫言十一学校演讲:阅读是创作最好的老师》。要么是整天缠着写作老师要各种神奇的写作技巧,要么是花钱报班学会了标题党之类的各路歪门邪道,偏偏就不干最简单直接粗暴有效也是最应该干的事儿:多读书,少废话。“ 他的这两段话就莫名的特别触动我,我一直觉得最简单的也许才是最有效的,朗读一小时英语,提高有效阅读量,如果能坚持做到这两点,英语水平肯定会有飞跃啊。 多读书!少废话!

和英国人学习如何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 Cunk on Britain

Cunk on Britain

我必须承认,我对英国历史一无所知。 但我有对历史的common sense, 所以在看Cunk on Britain这部英国5集的伪纪录片(mockumentary)时就觉得无比的欢乐。看这部剧,你不需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只需要有一颗幽默和包容的心。 纪录片名叫Cunk on Britain,是因为在片里女主持人名叫Philomena Cunk,她讲的又是英国的历史,所以是Cunk on Britain. 至于中文名译为《扯淡英国史》是因为这部片是以纪录片的名义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这部纪录片一共有五集,每集从头到尾都是密集的笑点,特别是当Cunk采访那些在专业人士时的问答和各种微表情简直就是gold!!! 我觉得很神奇的是,尽管这是一部伪纪录片,但里面采访的专家学者都是真实的且是在业界大名鼎鼎的人物,比如Tom Holland(不是蜘蛛侠的那个荷兰弟), Ronald Hutton, Francis Pryor等等。 我举几个好玩的例子吧。 第一集 Beginning Cunk解释到,宇宙大爆炸(The Big Bang)以一次疯狂的炸裂创造了这个宇宙,炸裂声很有可能震耳欲聋(that was probably deafening),幸运的是那个时候耳朵还不存在(luckily, ears didn’t exist yet) Cunk问考古学教授Francis Pryor“石器时代的人们为什么要把所有的东西埋在地下,是担心被人偷走么?” Cunk说,在打败了凯尔特人后,罗马人开始改革不列颠人的生活,他们建造了”哈德伊恩长城” (Hadr Ian’s wall) ——这个笑点如果熟悉哈德良长城就会觉得好笑。…

我以为这是本教我如何时间管理的书,读完后才意识到它是告诉我如何生活的幸福——《奇特的一生》

better life 奇特的一生 柳比歇夫

这本书我在过去的10年里前后读过四次,每次都是看到有名人推荐,说书中介绍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有效率的使用时间做更多的事情,然后我热血沸腾的读完,貌似认真的记录当天的时间花销,一天后作罢,书里的所有内容也就都抛之脑后了。 这次认真的读完后,才意识到这不完全是本关于时间记录与管理的书,它其实是告诉你我如何生活的幸福。 What + Who 《奇特的一生》这本书是通过对前苏联生物学家柳比歇夫留下的各种文字记录,分析并重建了他的一生,以及分析他如何把时间当作朋友。 柳比歇夫的学识非常之渊博,作为一名生物学家及昆虫学家,他对历史、经济、文学和数理化也都有颇深的研究以及相关的文章发表。比如他研究了玻璃窗上由寒气冻成的花纹,给他们拍照,并写了一篇《论玻璃窗上由寒气冻成的花纹》的文章,并由此提出了两个新的理论观点。 When 柳比歇夫从1916年开始写时间日记,直到1972年去世,这56年一天都未中断过。他的日记格式是:日期+事件+花费时间,每天记录5-7行,每个月和每年都会做月底和年底总结。 书中的示例如下图: Why 人类为了节省时间而不断的进行各种发明创造,比如好多人用看电视代替了去剧院去影院,用手机以及各种眼花缭乱的APP代替了传统的书信联系、买报纸、面对面的交流等等,但时间却似乎越走却快。 通过多年的时间记录法,柳比歇夫能估算出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合理制定工作计划。他把一天中的有效工作时间定位10小时及3个类型,第一类是例行工作,第二类为非科研活动,第三类为需要创造力的任务。柳比歇夫不仅仅是记录每天的时间使用,他是有清晰的人生目标以及年度计划的,所以时间的记录能帮助他更好的规划以及完成他想做的事。 第十三章里有提到一句谚语,读到后我瞬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与时间记录无关,但我想与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分享。书里写到,“有这么一句古老的谚语,一个医生,如果他仅仅是一个好医生,那他就不可能是一个好医生” 。的确,我们对知识的渴望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自己所学所钻研的那一小块领域,因为万物万物都是相关联的。 所以你会认为柳比歇夫是个每天紧绷的工作机器?错!他的个人原则是:累了就立刻去休息;睡眠很充足每天10小时;不接受紧急任务;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这简直太酷了!!! 之前读了四回,都没有发现书里一个令我眼前一亮的点,就是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柳比歇夫是坚决反对进化论观点的。我太激动了,因为我与柳比歇夫在这件事情上立场完全一致!!!(不好意思扯远了) 这本书的重点在于,柳比歇夫并不是被时间支配着做了那么多的事情,而是他随心所欲的支配时间,幸福的做着他喜欢的工作,写着他最感兴趣的文章,他的时间永远是充足够用的。 所以对于时间的使用,并不是我们一味的要求高效率高产出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而是我们对自己每天的24小时有着绝对的掌控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自己生活的更加平和与幸福。 就如《奇特的一生》英文版的名字,《Better Life》

关于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的智慧——吴军《见识》

这本2018年出版的《见识》豆瓣评分为8.0,作者吴军博士是人工智能及网络搜索领域的专家且著作颇丰,其中的《数学之美》与《文明之光》在豆瓣均有很好的口碑。 什么叫见识 百度百科的解释:见解,知识,计策,接触事物,扩大见闻。 我个人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皆为“见”,能将这些信息知识及人生经验运用到生活中去,使自己以及周围的人幸福则为“识”。 作者吴军认为,“很多时候,成败与否取决于见识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简单的努力。” 为什么读《见识》 在现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有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的智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我慢慢的意识到,读书是用低成本(书本费)来获取高级成长的最好的策略之一。如果一本书里有一个我觉得可以共鸣的,可以有所启发的观点,那读这本书就非常之有意义。 这本书的结构是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命名为“商业的本质”,下篇是写“人生的智慧”。我对下篇的内容更感兴趣,并对以下几点有自己的反思与启发: 人生需要做减法 (第八章) 我们都希望有很多种选择,这样我们可以从中找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那一个。但许多时候,选择很多并不是件好事,最近有个很流行的词“内耗”就可以反映其中的一个方面,选择多了就会花更多时间在权衡各种选择上,反而更损心力,也徒增许多烦恼。 时间有限,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少做事,同时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明确目标后,抛弃或者无视那些不重要的小事,比如可去可不去的聚餐,可听可不听的一些网络课程,以及可刷可不刷的各种社交媒体。 吴军的这个关于效率的观点我非常的赞同,他认为“一个人的效率是很难提高的,自己唯一能够控制的就是少做一点事情,有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就不要做了,而不是挤压时间把所有的事情凑合做完”。 阅读的意义 (第十章谈谈见识中的56小节) 阅读不但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更是为了扩充自己的眼界和思考的维度,改变自己看待事物的一尘不变的角度。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Learn as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阅读不必拼多图快。我们对读完一本书的后的期盼,不仅仅应该局限于收获了新的信息,而是要更深一步的思考如何将使自己触动的那个点,让自己拍手叫好的某个观念为自己所用,使自己有更好的改变。 作者吴军博士通过他工作生活的各种经历和经验,将一个个大家关心的小的话题娓娓道来,比如“什么是好的产品”,“努力10000小时真能帮你成功吗”,“论运气”,“我们靠什么说服人”等等。这本书你可以只读一遍,也可以读许多遍,可以全书通读,也可以只看你感兴趣的章节。如何读不重要,有了认知觉醒最重要。

特别酷的用AI/ChatGPT生成求职信(Cover Letter)的网站: ProposalGenie

AI digital ChatGPT

我终于可以不再为写cover letter这件事而苦恼了 😀 这几天无意中发现一个用最近超火的人工智能ChatGPT帮助写求职信(cover letter)的网站。 这个网站叫ProposalGenie 注册后你有50次免费使用的机会。 网站的具体操作也非常简单。 我测试了两个不同学历、工作经验以及爱好生成的求职信,虽然生成的文本没有让我眼前一亮的感觉,但至少是中规中矩没有语法错误,虽然达不到90分,但我觉得至少有65-70分的水准。 希望这个自动生成Cover Letter的网站会对你的job hunting有所帮助。 Good Luck !

如果你和我一样不懂哲学但又想懂点哲学—《哲学小史》A Little History of Philosophy

Philosophy

前段时间看到好多人在讨论某期文化类节目的哲学主题——”密涅瓦的猫头鹰只在黄昏飞翔“。 我知道密涅瓦是谁,在动物园见过猫头鹰,了解黄昏的具体时段,但我完全不懂这整句话的含义……我就突然想了解一些西方哲学的基本观念。在大致的浏览了八本西方哲学类的基础读物后,我发现了这本非常适合我这样对哲学一无所知但读起来毫无压力的入门读本。 这本非常浅显易懂的哲学入门读物,简体版叫做《哲学小史——西方哲学四十讲》,台湾繁体版名为《哲学的40堂公开课》,英文版是《A Little History of Philosophy》。作者奈杰尔•沃伯顿(Nigel Warburton)是一位英国哲学家,他的播客”Philosophy Bites”是美国下载量前20的Podcast. 这本书的优点是通俗且有趣,适合想知道哲学是什么但又不需要深究的人阅读。此书的结构深得我心,用40个主题(章节)介绍了52位哲学家及他们的思想,没有抽象难懂的理论,而是通俗易懂的讨论了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上帝是否存在,电脑是否会思考等问题。从咱们耳熟能详的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到著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尼采(老高和小茉有一期视频专门介绍过),解析梦境的弗洛伊德,最后以电脑之父图灵和目前在世的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彼得•辛格结束此书。 如果你和我一样还在纠结密涅瓦的猫头鹰为什么只在黄昏飞翔,可以直接翻至这本书的第22章,题目就是“密涅瓦的猫头鹰——黑格尔”,书里解释到,黑格尔是用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类历史过程中的智慧只有在晚期才会完整的出现,那时候我们回顾已经发生的事情,就像一个人在夜幕降临时回顾一天之中发生的种种事件。 这本书我每天读一到两章,只挑当天最感兴趣的topic或者哲学家的名字看,因为我还有游戏要玩有沙发要躺有八段锦要练有美味要品尝。 我个人的看法,读哲学类(或者任何的书籍)都不要带着压力读书,感兴趣就多看几页,不感兴趣就看别的书或者做别的事情,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哪本书是必须要看,没有哪些知识是必须要学的。 密涅瓦的猫头鹰只在黄昏飞翔 —— The owl of Minerva flies only at dusk.

不想看书? 那我给你讲个精彩到飞起的故事——《项塔兰》(Shantaram)

India Shantaram

前几年我特别热衷于做的事,是向身边的印度同事介绍一本厚达934页的小说《项塔兰》(Shantaram) 关于《项塔兰》(Shantaram)这本书 这本书是根据作者Gregory Roberts自己真实且神奇的经历创作而成的。Roberts是澳大利亚人,油管上有一些他接受一些媒体采访时多次提到的人生经历。 项塔兰(Shantaram)的意思是和平之人。 作者Roberts原本是一名作家及大学教哲学的老师,有一天妻子和另一个男人去了美国,留下他和3岁的女儿相依为命,两年后妻子又突然出现说要带女儿去美国。官司打输了的Roberts失去了女儿的抚养权,尽管五岁的女儿抱着他的腿哭着说爸爸我不想离开,前妻还是带走了她。 就在Roberts万念俱灰准备自杀时,一个朋友找到了他劝说他服用毒品,使他暂时在精神上躲避了现实的残酷,但他也染上了毒瘾。为了继续吸毒他变卖了所有的东西,还带着一把玩具手枪作案24次,被捕后判刑19年,关在维州的一个监狱里。 神奇的是,Roberts竟然从澳洲的监狱越狱了,因此被全国通缉。在逃亡到新西兰之后,他带着一本新西兰假护照计划偷渡去德国开始隐姓埋名的新生活。飞去德国的途中Roberts需要在印度孟买转机并在两天之后搭另一班飞机去德国。在各种机缘巧合下,两天的孟买停留变成了十年……在这神奇的十年里,他住过孟买环境很差的贫民窟,也住过高级的酒店,帮贫民窟的居民免费治病,也参加黑帮卖违禁品伪造证件,在印度的十年是他人生中无比跌宕起伏却也是极有谈资的十年。 后来Roberts去了德国,又在德国被拘捕,出狱后写下了《项塔兰》这本描写他流亡时的经历和关于印度的人,事及整个社会的自传体小说。因为亲身体验经历过,所以书中对印度贫民窟的描写,对监狱里各种残忍酷刑的形容,对人和人之间以及人与事的表述,是那么的真实和有代入感。 书里第1章第1段第1句的前半句写到——“我花了很长的岁月,走过大半个世界,才真正学到什么是爱与命运,以及我们所做的选择”(It took me a long time and most of the world to learn what I know about love and fate and the choices we make) 由《项塔兰》(Shantaram)改编的电视剧 《项塔兰》已被拍成12集的电视剧在apple TV+ 上映。我认为剧情相对贴近原著,剧里演员表现出色,特效和造型也不错。总的来说,这部电视剧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

带一本书去埃及

Egyptian Mythology:A traveller's guide from Aswan to Alexandria

这是一本披着埃及神话外衣的埃及旅行指南—— Egyptian Mythology: A Traveller’s Guide from Aswan to Alexandria (埃及神话:从阿斯旺到亚历山大的旅行者指南),作者 Garry J. Shaw (盖瑞 肖)是一名考古学家、埃及学家以及旅行作家。 我最喜欢的文学类型是游记文学(Travelogue). 每次读完一本穿插着当地的历史、地理、神话、宗教、民俗和风景的游记时,我都会觉得自己虽然没有实际的踏足每个地方,但跟随着作者的描述一路走过看过感受过,人生阅历依然有所增加。 这本埃及神话旅行指南,带领你从埃及南部的阿斯旺地区(Aswan),一直向北顺着尼罗河最后到达著名的亚历山大港(Alexandria),沿途会经过许多对埃及的历史及宗教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和地区,比如有着荷鲁斯神庙的埃德富(Edfu),埋葬法老图坦卡蒙的底比斯(Thebes),和有着各种神庙的古王国首都孟菲斯(Memphis)等等。 因为埃及不同的城市及地区信仰参拜不同的神,所以神话就是很好的介绍某个地区的历史、风俗与信仰的切入点,然后通过神话延申到该地区可以重点参观的遗址。举个例子,你也许没听说过埃及一个叫埃德富的城市(Edfu),或者不太熟悉埃及的荷鲁斯神(Horus),但相信你一定知道这个荷鲁斯之眼(eye of Horus) 以及见过这个自带点愤怒属性小鸟。这就是大神荷鲁斯。 在介绍埃德富时,作者先简单描述如果读者现在身处埃德富时,所看到的这里景象会是怎样。之后介绍荷鲁斯神,以及荷鲁斯与埃德富的关系,接着无缝衔接到埃德富的历史,及一个重要的宗教仪式:圣鹰加冕仪式(the coronation of the sacred falcon at Edfu),最后总结埃德富的过去以及现在,和在埃德富有哪些可以参观的景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等。这本书把散落在埃及各处的名胜古迹,那些我们熟悉或不熟悉的埃及众神以及埃及的历史,用尼罗河串在一起。 Garry Shaw的写作风格我也很喜欢,平实幽默,通俗易懂。比如在提到每个人对于金字塔都有自己的想法时,他写到:“For the Great Pyramid, anything goes. Built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