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谁把世界划分为有用和无用,又有什么依据? 托卡尔丘克的小说《糜骨之壤》

近年来,我读过的小说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对虚构内容的兴趣似乎渐渐减退。选择阅读《糜骨之壤》是因为我被书中主人公对占星术的精通所吸引,好奇这一元素如何融入故事情节。

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似乎算是为这部小说做了一定的背书。

《糜骨之壤》以雅妮娜的邻居——被人称为“大脚”的人——的死亡拉开序幕。雅妮娜,一位精通占星术且酷爱英国诗歌的老人,围绕着她的生活展开了一系列凶杀案的连环迷案,并在故事最后揭露凶手。然而,凶杀案并非故事的核心,而是作者通过这些情节探讨了人与动物、植物和自然的深层次关系。

书中的许多句子和段落都令人印象深刻,引发深思。

例如,雅妮娜的思考:“灵魂将以光速回到光中,前提是灵魂真的存在。”

她还认为:“每个人看待他人的方式都不同,因此我们有权给别人起一个我们认为合适且恰当的名字。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名字,这取决于我们与多少人建立了多少种关系。”

雅妮娜对邻居和动物的描述同样富有趣味,比如对一位女作家的描写:“她看起来就像庞贝古城的幸存者,仿佛被火山灰完全覆盖,脸色和嘴唇都是灰色的。”;描述两只白狐时:“在绿草的映衬下,它们身上的白色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就像是动物王国派来的外交官。”

她对大自然的理解则更为深刻:“在大自然的世界里,不存在‘有用的生物’和‘无用的生物’之分。这不过是人类对物种的一种愚蠢分类。”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我们拥有世界观,而动物们则拥有世界‘感’。”

这部小说的情节和结局出人意料却又情理之中,是一部可以让读者反思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的作品。